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華人壽”)是于1996年8月成立的全國性、股份制專業壽險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各類人壽保險、健康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業務。新華人壽于2000年開始吸收外資,實現了資本國際化。到2005年7月,新華人壽管理總資產達500億元,在全國設有29家分公司,89家中心支公司,460家營銷服務部,擁有員工12.6萬人。在中國企業聯合會公布的“2004年中國企業500強”名單中,新華保險名列第102位。
目前,為了進一步增強對決策、運行和公司管理流程的控制,保持和提高企業競爭力,增強公司管理增長的能力,同時降低運行風險、標準化管理和業務流程、并提高運行效率,實現業務轉型,新華人壽在2004年借助SAP的信息化解決方案,成功完成了企業信息化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新華人壽也是部署國際ERP應用系統以改善業務流程的第一家中國保險公司。
激烈競爭下的保險企業
我國的保險業企業與國際上有著數十年發展歷史的成熟保險企業相比,其發展尚處在起步階段:除了在資金、業務開展模式和企業成熟度等方面上存在差距,國內保險公司在企業管理水平、業務流程執行和貫徹的能力以及企業工作效率等方面,都與國際領先水平有著明顯的差距。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保險市場的逐步開放,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外資保險公司進入或者即將進駐國內市場——因此,如何在激烈競爭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建立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就成為我國保險企業當前最重要的課題。新華人壽充分認識到,如果不及時調整經營理念,制定新的發展戰略,公司在保險市場愈發激烈的競爭中將很難立足。為了進一步縮小與國外企業之間的差距,新華人壽不但通過中小企業融資獲得了更多的資金,還計劃在未來通過上市等資本運營手段,將新華人壽打造成一個具有現代企業制度的、具有強有力的競爭實力的大型保險企業。這就對新華人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屆時,新華人壽不但要受到投資機構和監管機構的雙重壓力,股東也將對新華人壽的盈利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相應的企業內部的稽核制度也勢必更加規范和精確。這使新華人壽認識到,必須建立一套更為完整、更為完善和有效的運營、管理體系,來幫助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用信息化為企業提供“保險”
作為一個資金密集型、數據和信息密集型的保險行業中的企業,新華人壽認識到:信息化是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升服務質量的重要技術支撐:
保險是一種經營風險的行業,因此企業管理風險的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包括的內容也十分廣泛,例如行業的變化,產品的創新、管理的變革、營銷和服務渠道的增加、系統建設關聯度等等。同時,對這些風險如何計算,需要部署怎樣的操作或管理程序來管理這些風險等等,如果不借助信息化手段,這些都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和精力來研究;
由于保險市場競爭節奏比其它市場更快、風險更高,所以是否能利用財務信息來判斷機會與風險的能力顯得更為關鍵。如果實現了企業信息實時化,隨時隨地全面掌握企業的財務信息,利用財務管理系統進行風險管理,是企業風險管理的最好選擇;
隨著保險公司所積累數據的質量從業務數據化到業務知識化,以數據挖掘為基礎的數據倉庫、決策支持系統建設,是企業信息系統建設的關鍵。為提高決策支持水平,增進商業智能,企業就需要一個集成的、聯機分析處理為平臺進行數據挖掘,探尋通過其他方法發現不了的業務規律和模式,包括數據分析、知識發現、決策支持和金融智能等方面。
新華人壽認識到:進入21世紀后,新華人壽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必須以先進的信息技術與管理技術為服務手段,以應用軟件體系與整體解決方案為主體,構建全方位一體化的服務產品體系,全面滿足客戶不斷發展的要求。新華人壽由此不但明確了要進行企業信息化改造,而且還通過對企業內部需求以及市場環境的考察和評估,提出了具體的戰略目標:
對市場具有明確的判斷,能使企業在復雜的競爭環境中保持競爭力與盈利能力;
降低運行風險;
與國際接軌,將公司的管理標準化,國際化;
進一步提高企業運行效率
也就是說,新華人壽希望通過借助信息化改造,進一步加強管理決策、業務運作和公司管理流程(如管理會計、財務報告和風險管理等)的控制,以在新的競爭態勢中立于不敗之地。
業務特性決定選型
與很多企業不同的是,由于新華人壽是國內保險行業的第一個實施企業信息化的企業,因此新華人壽在信息化方案的選型上就缺少了“參照物”。不過新華人壽認為,既然決定了本次信息化工程是立足于挖掘企業內部潛力,提高企業競爭能力,以達到徹底消除結構上存在的經營風險——因此信息化方案的選擇上也要充分考慮企業內部的實際需求。
【聲明】資料來源于網絡,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個人參考試閱,我們尊重自知識產權,如有版權問題,敬請及時告知,本站會隨時刪除侵權文檔。
|